来自鸿蒙百科
迈克尔·罗斯巴什 | |
![]() | |
基本资料 | |
性别 | 男 |
---|---|
别名 | 不详 |
英文名 | 不详 |
职业 | 学者 |
国籍 | 美国 |
民族 | 美利坚 |
出生日期 | 不详 |
出生地 | 不详 |
毕业院校 | 不详 |
学术资料 | |
研究领域 | 不详 |
导师 | 不详 |
学生 | 不详 |
机构 | 不详 |
作品 | |
不详 | |
荣誉 | |
美国遗传学家 |
迈克尔·莫里斯·罗斯巴什(英语:Michael Morris Rosbash,1944年3月7日-),美国遗传学家,布兰戴斯大学教授和霍华德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。
学者简介
1984年他和杰弗里·霍尔的研究小组克隆了果蝇的周期基因,1990年提出了生物钟的转录翻译负反馈回路的概念。 1998年,他们在果蝇中发现了周期基因、时钟基因。2003年当选为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。2013年获得邵逸夫生命科学及医学奖。2017年与霍尔及同属美国籍的迈克尔·扬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。[1]
生平
罗斯巴什生于密苏里州堪萨斯城,父母在1938年因纳粹德国成为犹太难民,父亲是犹太教宗教集会的领唱者,罗斯巴什在他两岁时,全家移居波士顿。
罗斯巴什在大学里对数学很感兴趣,并在夏天于诺曼·戴维森(Norman Davidson)的实验室工作,促使他转向生物研究。1965年毕业于加州理工学院化学系,在巴黎物化生物学研究所(Institut de biologie physico-chimique;IBPC)以傅尔布莱特计划(The Fulbright Program)的奖学金研读一年,在1970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生物物理学博士学位。在苏格兰爱丁堡大学于基因学领域做博士后研究,并在1974年成为布兰迪斯大学教员。